2016年7月10—16日,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人文地理学实习课程在安徽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此次人文地理学实习共有33名本科生参加,主要在徽州地区开展人文地理学调研,重点考察了地理环境对徽州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徽州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状况。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城区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于川江老师、司桂霞老师共同指导了实习活动。
在人文地理实习之前,孔老师及司老师已经对学生们进行了实习动员,对注意事项及所需物品,确保同学们能够对本次实习进行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在精心准备过后带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人文地理学实习的旅程。
实习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屯溪老街,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孔翔老师首先重点分析了徽州地区人口聚集和徽州人民大多寄命于商的地理原因原因,为接下来的实习奠定了学科基础。接下来孔老师对我们即将重点进行考察的屯溪老街为我们进行了分析讲解,看徽州地区文化产业如何发展,以及作为一条文化产业街,老街的地方性的构建或消解也可以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接下来同学们自由在老街进行走访调研,确定研究主题。
屯溪老街外合影
7月11日,同学们一早来到了有“安徽桃花源”美称的宏村,拥有粉墙黛瓦的典型徽派建筑,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对宏村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游览,精致讲究的敬德堂,巧夺天工的月沼湖,恢弘气派的汪氏宗祠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最令人拍手称绝的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才形成了此处“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游览结束后,孔老师对导游的讲解进行了一番补充说明,并解答了我们游览过程中的疑惑。下午的时间大家分散开来分别向游客与居民发放问卷进行调研。
孔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牛型水系并解答疑惑
7月12日,上午的时间同学们在屯溪老街进行自由调研,以便于为本组研究主题服务。下午的时间大家首先来到了潜口民宅,由于恰巧碰上博物馆闭馆时间,老师们特意联系了馆长,馆长得知我们的来访后特地亲自带领我们进行了参观活动,导游分别带领大家参观了清代建筑群与明代建筑群,二者风格不同却又能看出千丝万缕的联系。参观结束后老馆长与师生就古民居保护进行了互动交流,从回答之中能看出他对于古建筑保护的热切心情与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
在潜口民宅前与老馆长的合影
7月13日,大家来到了渔梁,并居住于渔梁艺术区处,渔梁艺术区是典型的依托于徽文化建成的创意文化产业,当天晚上艺术区的方经理为我们讲述了艺术区建成的故事以及他创办艺术区的缘由和艺术区发展状况等,同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使我们对艺术区有了更深的了解。
与方经理进行交流访问
接着,我们来到了许村,通过导游讲解可知许村重视教育,古多出状元,今多有博士,祠堂与牌坊是典型的景观,开发程度较小,故与宏村风貌有很大不同。
在许村门前合影
7月14日,同学们来到了徽州古城和渔梁老街进行参观,感受古徽州人们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娱乐方式,通过观赏县衙与民宅使得我们深入了解了徽州所蕴含的人文气息。
同学们就实习选题问题与孔老师多次进行交流探讨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徽州地区,同时使课堂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验证性和探究性实习,增强了自身专业素养,对于人文地理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文:刘璐,图:司桂霞)